第五十章 帝王之心

更新时间:2025-08-12 10:15 作者:棉小城 阅读量:9
    第二天一早,富弼就入宫来报告昨天身言书判试的结果。赵昕拿着富弼呈来的报告,连看都没有看,就放到了一边,笑着道:“铨曹的事情,有正言在,孤是完全放心的!”
    
      富弼那里敢信?
    
      别说眼前这位国公这段时间表现出来的种种了。
    
      便是他真的确实只是一个两岁稚童,富弼也不敢等闲视之。
    
      因为,这个国公背后,可是当朝的天子、官家!
    
      于是,富弼立刻上前报告道:“托国公之福,今岁选人的质量与考绩,都较往年大为提升!”
    
      “身言书判试,优胜者竟足有百人之多,良者三百余,余者仅有不足百人未能过考……”
    
      赵昕听着,点点头,他知道,这应该是题中应有之义。
    
      毕竟,他这个寿国公可是格外降恩,帮选人去掉了一个最不受控制的因素——相貌。
    
      自然成绩大大提高,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。
    
      而这些人,则从此都将在他们的脑门上贴上了一个‘寿国公门生’的标签。
    
      封建社会就是这样!
    
      人情大于礼法,礼法大于制度,便是君王也不能不承认这些潜规则。
    
      许多后世人无法接受和难以理解的事情,在如今,是司空见惯,甚至被人以为是合情合理的。
    
      旁的不谈,后世的资本家们,若是来到北宋,必定会欣喜若狂,因为在这里,雇工是不允许随意跳槽的,而扣发工资,甚至随意开除患病雇员,则是他们的权力。
    
      当然了,他们也得接受,当官的可以随意揉捏和盘剥他们的现实。
    
      就听着富弼汇报说:“臣已经将本次身言书判试的头三甲,上禀政事堂,请宰辅执政们陶铸!”
    
      “哦……”赵昕听着,便微笑着问道:“今岁流内铨有哪三人将得造化神功?”
    
      在大宋,普通选人,通过铨曹试的优胜而举于正府,被宰执官堂除,称为陶铸,所谓陶铸,神功造化所成也。
    
      “回禀国公,今岁流内铨所举政事堂三人,分别是江宁府教谕戚恩民,应天府左司理马文君、泾原路行营参军傅耿!”
    
      赵昕一听,心里面就清楚了,这又是文官们擅长的那一套分猪肉。
    
      你看,江宁府一个,应天府一个,为了照顾沿边,也给泾原路分一个。
    
      于是,赵昕微微抬眼,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富弼。
    
      富弼连忙恭身拜道:“微臣死罪!”
    
      在这位幼年圣王面前,他自然知道是瞒不过的,若瞒过了还叫圣王吗?
    
      只好是老老实实的俯首乞罪:“此乃旧制,臣虽有心,却也无力,只能尽量选擢良吏!”
    
     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。
    
      传统的惯性是如此巨大,以至于他这个判流内铨,也无能为力,根本无法更改。
    
      他若贸然变动,恐怕三京的官员一闹腾,他就得滚去地方州郡待罪了。
    
      “戚恩民是睢阳先生的后人?”赵昕忽然问道。
    
      富弼的头低
    
    

热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