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四章 知人善用(

更新时间:2025-08-12 10:15 作者:棉小城 阅读量:9
    二月辛丑(二十二),锁厅式前的第三天。流内铨衙署内外,就已经数不清的官吏,围的水泄不通。
    
      虽然,流内铨只是大宋铨曹三院中官职最低的。(前面的资料有误,今天查《宋代官制辞表》发现在太宗淳化四年,考课院已经被并入流内铨了,而后来的北宋铨曹四院,则是在神宗时才出现的)
    
      但毫无疑问,却是权力最大的!
    
      因为,审官院管的京朝官,而且直接从属于政事堂,受中枢大臣节制。
    
      至于三班院,则是由官家直接指派三衙官统领。
    
      只有流内铨,属于吏部,但吏部现在名存实亡,只有个空架子。
    
      故,流内铨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非常强,权力自然也是极大。
    
      毕竟,宰辅执政官们,若无必要,是不会插手和干涉区区流内铨的选人磨勘之事——审官院的京朝官磨勘转官任免注阙就已经够他们忙的了。
    
      也正是因此,官署之外的官员们,大都是忐忑不安的。
    
      尤其是那些新人以及年年来此的老人。
    
      新人忐忑容易理解。
    
      老人忐忑更容易理解。
    
      因为大宋官员太多了!
    
      但,位置却就那么几个,更关键的是祖宗有法度规定,每一个官员只能在一个职位上最多做满一任。
    
      这一任可能是三年,也可能是三十个月,也可能是二十个月或者更少。
    
      但,不管多久,任期一到,这个官员就得收拾包袱,来汴京铨曹待选。
    
      政绩足够或者人脉强大或者钞能力强大的,自然是有惊无险,可以顺利除授新职,有时候运气好还能越过本身资序,理为更高级的官员。
    
      但……
    
      若既无政绩又无人脉,也没有钞能力,运气也欠佳的话。
    
      那就有的等喽!
    
      因为,官员太多,而大宋立国又已百年。
    
      所以,陈陈相因,官官相加。
    
      于是,一个官员最常遇到的情况就是:他来到这铨曹,顺利的交付文字,办完除授手续,铨曹官也给他画押用印了。
    
      然后,他就会发现,自己被除授的那个职位上现在有人!
    
      所以,只能是要么选择换一个官职,要么等着那个人卸任,自己再替补上去。
    
      换一个职位的话,铨曹官可能就会不乐意了,而且,即使重新选择,结果恐怕也差不多。
    
      由之,大宋官场上出现了奇观。
    
      通常,一个官职上,通常前任离任了,但他还没有在新岗位上就任,所以他的头衔依然是某某某官,但这个位置上,已经来了新官人了,然后,还有一个在等着接替的。
    
      这三个人,在理论上都是某某某官。
    
      只是只有在任在工作的有俸禄和料钱可以拿,其他两个,就只能吃自己。
    
      这就是冗官。
    
      发展到如今,一些热门的官职上,排队等候接替的人,有些时候可能多达十几人。
    
      换言之,有人就算等到死,恐怕也等不到上岗的那一天!
    
      所
    
    

热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