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二章 国公圣明(5)

更新时间:2025-08-12 10:15 作者:棉小城 阅读量:9
    广南东路广州府新会县监镇邓恩。看着贴纸上显目的文字,赵昕嘴角露出一丝微笑。
    
      “朕的三司使,卿如今果然在挣扎上进啊!”
    
      广南东路,就是后世的广东,而新会则是潮汕的核心。
    
      此地,自古以来就有无数冒险家出海博富贵,到了宋代,尤为繁盛。
    
      新会邓氏则是这些人中的佼佼者。
    
      赵昕想起了前世,这位三司使的自述书:臣祖与同乡王安、广州李铨等,共出船两艘并钱十三万陈皮两百石为本,结为斗纽,凡以十岁,获利竟得百倍,于是欣欣然,再购大船,多雇乡民……
    
      及臣父继业,续保祖业,依旧如约,及臣生,家中訾产,已有三十万贯!
    
      斗纽,是宋代的一种商业联盟方式。
    
      其大体形式,大概是十人为盟,各出本金、人工以及商品,立契结保,并请官府公证,定为文书。
    
      于是,十人持此本金,每年轮流坐庄,经营买卖,擭取利润,到了年末就要结算,进行分红。
    
      如今大宋的茶商、盐商、丝帛商大都是采用这种方法在经营。
    
      因为不这么做,买卖是做不大的。
    
      一个人再强力,那里打的过人家十个人联手?
    
      须知,举凡斗纽,既有地头蛇,也有精明的商贾,更有那达官显贵子弟。
    
      人家黑道白道都吃的开。
    
      于是,在这个封建社会的北宋,竟出现了无数后世股份制公司的雏形。
    
      从广州到大名府,自益州直至广南。
    
      斗纽遍地开花,繁荣的不像样子。
    
      除了斗纽,赵昕还知道,现在应该也出现最早的期货交易。
    
      这是福建路和广南西南的商贾们为了卖荔枝和龙眼搞出来的。
    
      因为这两种商品实在太畅销了,以至于供不应求,为了提前抢占农民的荔枝和龙眼,这些聪明人于是每年提前在荔枝、龙眼开花的时候,就带着钱直接到农户家里,依照荔枝树和龙眼树的开花情况,来预估其产量,然后立下契书,给付定金,将这些荔枝树、龙眼树今年的产量全部盘下来。
    
      不止是商业,在民政和农业上甚至军事上,大宋也出现了合伙人。
    
      譬如,底层农民,几户人或者十几户人结保立契,一起购入耕牛、耕具,共享其使用、收益。
    
      沿边的弓箭手们,若是没钱买马,那就十几户相同境遇的人,一起结社买马。
    
      就连官府也搞这种事情,大宋的官田,租佃给民户,也是和民户立契,定下种种条文,约定产量多少交多少租子,若超出了某个标准,就有优免和奖励。
    
      在赵昕的前世,他统治生涯的中期,大宋甚至出现了最早的职业经理人——干人。
    
      但是……
    
      凡事都要讲一个但是。
    
      大宋确实商业发达,城市繁荣,贸易鼎盛。
    
      然而……
    
      北宋终究是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!
    
      官,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主人。
    
      
    
    

热门评论